强迫型人格障碍

2024-07-09 0 948
什么是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组以对秩序、完美以及控制的先占观念为特点的人格障碍。患者往往体现为对生活中所历事情的细节过分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这些过高的标准使患者往往关注于细节,而最终常常无法完成重要的任务,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学习。本病男性更多见。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多吗?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强迫型人格障碍患病率在1.7% ~ 6.4%(中位数2.0%)。男性(3.0%)患病率高于女性(0.6%)。

病因

人格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交互作用形成发展而来的。有研究提示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存在一定遗传因素,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亲属中同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同时后天环境因素比如父母罹患精神障碍、家庭破裂、以及家族中有强迫特质、限制情感表达和完美主义都有关。同时,童年时期被虐待、父母管教方式不正确、接触不良伙伴或团体等都可影响人格的正常发育。

强迫型人格障碍一般在幼儿与父母的互动中已开始萌芽了。在幼儿期,如果父母管教比较严厉,严格约束规定子女,连其连自主的时间都没有,缺乏弹性,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做事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又生怕做错事被家长责备,这样一来在潜移默化之中孩子就形成了追求秩序和完美的人格特征。

症状

强迫型人格障碍主要有哪些表现?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人格障碍,据1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强迫型人格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具体行为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过分的疑虑及谨慎为基本品格,心里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并且将这种莫名焦虑的状态变成了常态。

(2)思虑过多,对自己做的事总没把握,总以为没达到要求,别人一怀疑,自己就感到不安。

(3)行为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自己爱好不多,清规戒律倒不少。处理事情有秩序、整洁,严守时刻,但对节奏明快,突然来的事情显得不知所措,很难适应,对新事物接受慢。总之,强迫型人格总是给人以刻板、僵死、缺乏生命活力的印象。

(4)对细节、规则、条目、秩序、组织或表格过分关注,常拘泥细节,犹豫不决,往往避免作出决定,否则容易感到焦虑不安。

(5)完美主义,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高,以致影响了工作的完成速度和效率。

(6)道德感过强,谨小慎微,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顾乐趣和人际关系。

(7)刻板和固执,没有幽默感,不懂得变通。不合情理地坚持要求他人严格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或即使允许他人行事也极不情愿;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担任领导职务,往往事必躬亲,事无巨细。

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症有什么不同?

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从早年(儿童甚至幼儿期)就表现出过度追求完美、过度整洁、过分注意细节、行为刻板、观念固执、怕犯错误等性格特点。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的症状有现实性,有时这些行为对患者的生活或者工作有一定的正面帮助。

而强迫症的症状往往是荒谬的,强迫观念往往是某种内在焦虑的外在表现,强迫行为只能缓解内心的焦虑,对患者没有帮助,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往往为这些行为感到痛苦,极力消除却不能。

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在压力下会表现出类似强迫症的症状,但在压力缓解后这些症状基本消失,少数会发展成强迫症。

相当部分强迫症患者因为长期的内在焦虑或者压力,而继发社交恐惧症或者抑郁症。其核心障碍模式依然是强迫性障碍。

就医

强迫型人格障碍如何诊断?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如有下列中的4项表现即可诊断:

1.沉湎于细节、规则、次序、组织或计划,以至忽略了活动的重点。

2.表现为妨碍任务完成的完美主义者(例如,因为不符合过分严格的标准而不能完成某一个项目)。

3.过度投入工作和追求绩效,以至于无法顾及娱乐活动和朋友关系(不能用明显的经济需要来解释)。

4.对道德、伦理或价值观念过度在意、谨慎和缺乏灵活性(不能用文化或宗教认同来解释)。

5.不愿丢弃用坏的或无价值的物品,即使是这些物品毫无情感纪念价值。

6.不愿意将任务委托给他人或与他人共同工作,除非他人能精确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7.对自己和他人都采取吝啬的消费方式,将金钱视作可囤积起来应对未来灾难的东西。表现为僵化和固执。

治疗

如何治疗强迫型人格障碍?

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药物在治疗人格障碍方面作用比较局限,多用于症状突出时或情绪受到极大影响时的对症处理,如解决患者的睡眠、情绪等问题。日规使用的药物与治疗强迫性障碍的药物是一样的,临床上最主要的选择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IR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和抗焦虑药物等。如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氯米帕明等。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森田疗法。心理治疗的效果与当事人心理需求的强度有关联,愈希望获得帮助的患者效果愈加明显,毫无动机的患者则效果差。

认知行为治疗旨在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帮助其发现并分析内心的矛盾冲突,使患者领悟,推动患者解决问题,学会顺其自然,享受过程而非过度看重结果,增加其适应环境的能力,重塑健全人格。

森田疗法也叫禅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其主旨。顺其自然可以理解为接纳感受不去控制或者反抗、压抑。平时生活中通过正念、冥想训练提升自己的接纳能力。

预防

强迫型人格障碍可以预防吗?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发病与社会心理、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诸多因素均有关,其中前两项是可以干预,防患于未然的。

人格的形成始于幼年,家庭是人格养成的启蒙地。家长应当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宽松、积极和温暖的生活环境,不要期望通过严格的规定把孩子塑造成完美的人,家庭成员间应相互尊重,父母需要倾听孩子的需求,体会孩子的感受,既不体罚也不过分溺爱。一些传统的家长不太习惯表扬自己的孩子,使得孩子以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自信心不足,必须通过更大的努力来获取父母的认可,久而久之形成了追求完美的性格。健全的人格是未来人生发展的基石,为了追求短期的高分数、好表现而牺牲了孩子更大的潜能可谓得不偿失。

我们每一个人应当为自己构建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尽量减少来自于外界的不良刺激,对自己不要过分苛求,待人接物学会灵活变通,具有弹性,不要认死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不断的完善健全自己的人格,都能对强迫型人格障碍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日常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应如何调整自己的内心?

1.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过分理智,应该适当放松精神压力,顺其自然。

2.不要把自己绑定在规矩和习惯中,开放自己的思想,像周围人的标准看齐,学会幽默,轻松地与他人交流。

3.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会80分万岁。

 

参考文献:

[1]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10.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3] 张道龙等译.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上一篇: 躯体变形障碍
下一篇: 偏执型人格障碍

相关文章

5个月前 610
5个月前 554
5个月前 516
5个月前 566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