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变形障碍

2024-07-09 0 975
躯体变形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过分关注轻微的或者自己想象出的外表缺陷,这种过度关注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和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属于强迫相关障碍。

躯体变形障碍常于青少年时期起病,大多数患者18岁前首次出现症状,最常见起病年龄为12~13岁。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而在寻求整容手术的人群发病率为15.6%。躯体变形障碍的男女发病率接近,40%为男性,60%为女性。

此病患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关注和整理外貌以寻求他人肯定,大多抗拒在公共场合出现,严重影响社交。本病常与抑郁症、焦虑障碍等多种疾病共病,对患者造成极大困扰。

病因

躯体变形障碍病因未明,可能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躯体变形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家人对外表过于注重,同龄人的压力,童年遭受过情感创伤或他人对外表的否定、嘲笑,本身比较敏感、脆弱、自卑等。患有抑郁症、焦虑障碍的人群也容易发生躯体变形障碍。

症状

该病的典型表现是患者总认为自己外形有缺陷或者丑陋,他们所关注的“缺陷”部位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除五官外,还可能涉及皮肤、毛发、体重、肌肉、四肢、生殖器等其他任何部位。

常见表现有哪些?

1.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重复行为,反复查看自己所察觉到的缺陷,例如照镜子、抠皮肤、试图通过化妆掩盖察觉到的缺陷。

2.反复咨询整形外科医生或皮肤科医生,以寻找改善其外貌的方法。严重者会频繁进行整容。

3.由于过于敏感及关注自身缺陷,人际关系常出现问题。患者抗拒社交,与他人在一起时感到不自在、焦虑。

就医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症状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工作和学习、患者开始反复咨询整形医生或者频繁整容、患者伴有严重抑郁、焦虑发作,或者产生自杀想法或行为。这些情况下应当尽快就医。

如何诊断躯体变形障碍?

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手段,根据患者的态度、行为和症状做出诊断。

当患者符合以下情况时,医生可诊断为躯体变形障碍:

1.具有持续的(如每天至少1小时)认为外表存在一处或多处缺陷或丑陋的先占观念,或者认为整体外貌丑陋,但在他人看来微不足道或不能察觉。

2.因这些自认的缺陷或丑陋而感到羞愧,通常包括自我牵连观念,如坚信别人会注意、评价、议论这些缺陷或丑陋。

3.先占观念符合下面任一特征:

(1)重复或过度行为,如反复察看外貌(如照镜子,与别人对比),夸大感知到缺陷或丑陋的严重程度。

(2)试图掩饰或改变缺陷(如实施不必要的外科美容手术)。

(3)回避能够增加因自认缺陷或丑陋所致痛苦的社交场合或事物。

4.症状引起患者明显痛苦,或导致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业等方面的损害。

治疗

目前,躯体变形障碍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

1
药物治疗

大量研究表明,抗抑郁药物,尤其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作为本病的治疗首选。对于青少年人群来说,选择舍曲林治疗副作用更少。

2
心理治疗

通过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疾病状态、暴露患者的“外表缺陷”以降低焦虑感、采取一定的行为干预、进行认知重建等手段帮助患者控制不良行为,改变他们对外表过分关注的错误观念。

3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和错误观念。

4
其他

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辅助治疗。如正念减压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放松并转移注意力;团体治疗有利于患者认识疾病;家庭治疗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给与患者生活和情感上的支持。

预防

目前尚无明确的可以预防躯体变形障碍的方法,但是由于本病常起源于青少年,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自身形象保持正向的、健康的态度,从而减少外貌焦虑和躯体变形障碍的发生。

1.减少关于身体/外貌的消极言论和负面评价。

父母应该尽量避免对他人或自己身体进行负面评价、停止批判身体的行为,相应的增加对身体/外貌的赞美。当孩子受到外界关于身体负面评价的信息时,父母可以耐心解释,让孩子认识到对他人身体特征进行负面评价是不礼貌的。

2.关注身体功能而非外表。

与其讨论体重或体型等外在特征,不如谈谈身体功能。父母可以多带孩子运动、去户外,养成锻炼的习惯,教会孩子如何通过饮食促进健康,鼓励孩子享受各种美食。

3.警惕媒体宣传。

互联网时代,大众媒体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些媒体的价值观不一定正确,他们可能只关注美丽的外表和极度的瘦。我们可以向孩子推荐那些倡导外表多样性的媒体。

日常

日常生活中,患者如何自我调节?

“我的外表有缺陷”这样的负面想法不是那么容易被消除的,试图去抑制它反而会带来挫败。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负面想法是疾病引起的,就像咳嗽是感冒引起的一样,允许它存在但是不能让它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该做的事情还是按自己的计划进行。尽量不要有“等我病好了,我就要去做某件事情”的想法,疾病状态下我们同样可以做这些事情,但是可能会非常难受,可以尝试制定详细的计划去克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哪些行为不利于疾病康复?
1
回避行为

因为担心外表被他人看到而闭门不出,不去上学、不去工作、不进行任何户外活动、回避一切社交行为。

2
求证行为

总是向别人询问自己的外表怎么样;不停地照镜子、照手机等来看自己的外表是否发生了变化。

3
仪式行为

通过化妆、发型、衣服甚至整容手术等来改善自己的外貌、修饰自己的“缺点”。

以上行为可能会短暂的缓解痛苦,但长期来看,这些行为会使疾病维持甚至恶化。

参考文献:

[1]郝伟,陆林.精神病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5-96.

上一篇: 躯体忧虑障碍
下一篇: 强迫型人格障碍

相关文章

6个月前 658
6个月前 606
6个月前 566
6个月前 614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